各位高考生和家长们,大家好哇!今天咱来聊聊高考前的“心理过山车”,教你用5招把焦虑变成燃料!当倒计时牌上数字变红,好多孩子会惊觉,自己面对的不是试卷,而是跟心跳赛跑的战役。这焦虑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,轻飘飘的,却藏着好多尖刺呢!
第一招,把“我考不好就完了”变成“我还能再试一次”。当大脑一直循环“万一考砸人生就完了”这种B级片剧情时,咱来个魔法动作。先拿出手机拍张试卷封面,对着镜头说:“这张卷子会教我3个新知识点”。再把“我必须考进前三名”改成“我今天要突破这道立体几何的困局”。心理学家发现,把“灾难化想象”拆成具体行动,前额叶皮层会分泌镇定的多巴胺,就像登山的人盯着脚下台阶,不看山顶,焦虑就成了攀登动力啦!
第二招,让身体先“冷静下来”的3秒急救法。手心冒冷汗时,试试生物钟重启术。第一步,用舌尖轻抵上颚;第二步,闭眼想象自己吞下一颗薄荷糖;第三步,做4次“478呼吸”。这一套组合拳就像重启电脑,能重置身体的警报系统。有个考生说,在考场上用了这方法,突然发现监考老师在笑,原来紧张时都注意不到这细节呢!
第三招,给复习时间装上“缓冲带”。别让复习计划像高铁时刻表一样没弹性。可以这样安排,每天留1小时“自由复习区”,可以听歌刷题,或者边散步边背单词。还能用“番茄工作法+奖励机制”,专注25分钟后,玩5分钟解压游戏。这就像给高压锅装安全阀,张弛有度能让大脑保持最佳状态。有个妈妈说,孩子调整作息后,晚上11点前就睡了,早上醒得还更清醒。
展开剩余40%第四招,家长请做“情绪翻译官”。孩子说“我根本记不住这些公式”时,别忙着说“再坚持一下”。先观察孩子是不是连续刷3套卷子没休息,然后共情说“这周你确实一直在硬扛,难怪会累”,最后引导“要不要试试把错题抄在浴室镜子上,洗澡时也能看两眼”。家长的“情绪翻译”就像给过山车装缓冲装置,能让孩子觉得有人理解自己,而不是施压。
第五招,考场就是“心理游乐场”。进考场前提前半小时到考点,看看梧桐树上的新嫩芽,在准考证背面写句暗号,拿到试卷先在草稿纸上画个笑脸。有个考生考完说,盯着自己画的笑脸,发现监考老师也在偷笑,考场气氛没那么可怕了。
高考前的焦虑就像没拧紧的水龙头,滴滴答答烦死人,但只要方法找对,这些水滴也能汇成推动帆船的海浪。记住哈,真正决定人生走向的,不是某张试卷上的分数,而是咱在压力下怎么保持清醒的呼吸。大家觉得这5招咋样,要不要试试呀?主讲人:北京权威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,心理咨询师、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、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。
财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