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困住脚步,当996的循环磨平棱角,有没有一个地方,既能安放灵魂,又能养活梦想? 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些被重新唤醒的乡村小院里。
从北京京郊的网红民宿到成都郫都区的共享菜园,从昆明石江村的“爸爸的房子”到潮州磷溪镇的露营营地,越来越多的人正用院子经济证明:“诗和远方”,真的能变成月入过万的生意!
什么是“院子经济”?
简单来说,院子经济就是以乡村庭院为载体,通过改造、运营,将其转化为民宿、共享菜园、文化体验空间等业态,实现“闲置资源变现”的创业模式。
它既不是传统“农家乐”的简单升级,也不是城市商业的乡村复制,而是融合了文旅、共享、文化创意的“新物种”。
院子经济:从“闲置资产”到“财富密码”的逆袭
过去,农村院子是“老破小”的代名词,是年轻人逃离的“落后符号”;如今,它们却成了城市人争抢的“香饽饽”。
数据显示,2025年5-6月,京郊农村房屋出租信息量同比增长30%,拎包入住的院子占比超70%,部分热门区域租金甚至突破万元/月。
那么,到底是什么让院子经济突然爆火?
1. 都市人的“田园执念”
疫情后,“都市田园”需求暴增。
自由职业者、退休老人、亲子家庭……越来越多人渴望逃离钢筋水泥,在院子里种菜、喝茶、看星星。
一位租下京郊院子的北京老人说:“把二环里的房子租出去,两个月的租金就够付这里一年的,还能呼吸新鲜空气,这账太划算!”
2. 政策红利的“东风”
2023年,“庭院经济”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,明确鼓励脱贫地区农户发展庭院经济。
各地政府纷纷出台补贴政策,比如成都郫都区对改造庭院的农户给予资金支持,北京发放3000万元京郊住宿券拉动消费。
政策+市场双重驱动,让院子经济从“野路子”变成“正规军”。
3. 年轻人的“创业新赛道”
当城市内卷加剧,一群年轻人把目光投向乡村院子。
他们中有设计师、摄影师、民宿主理人,甚至程序员——用创意改造院子,用互联网运营流量,把“种地”变成了月入过万的生意。
别人怎么靠院子赚钱?这3种模式最“暴利”
院子经济不是简单的“种菜卖菜”,而是融合了文旅、餐饮、文化体验的复合业态。
别人靠什么月入过万?这些模式值得复制!
1. 庭院+民宿:把院子变成“网红打卡地”
老张曾是出国旅游从业者,疫情后他在京郊租下一座破败农院,花半年改造为“野奢民宿”:
红砖瓦房、青山绿水,周末整院入住价高达8500元/天,中秋甚至破万。
他的秘诀是“差异化体验”——城市人住惯了酒店,却渴望在院子里围炉煮茶、看星空、带孩子体验农耕。
老张说:“现在暑期订单爆满,很多家庭一住就是一周,消费力远超预期。”
2. 庭院+共享经济:让城里人“云种菜”
成都34岁的舒娟曾是美术老师,如今她是“共享菜园”主理人。
她把自家30亩地分成小块,租给城里人种植蔬菜,提供从播种到烹饪的“一条龙服务”。
100多名租客每年为她带来10万元收入,更让她找到生活的新意义:“看着租客们带着孩子来摘菜,那种幸福感比画画还强烈。”
3. 庭院+文化体验:用“小而美”撬动大市场
在潮州磷溪镇,年轻人把院子改造成“茶旅营地”:帐篷露营、工夫茶体验、非遗手作……
通过“庭院+文化”模式,单日客单价超300元,复购率达40%。
经营者王怡菲说:“我们不卖房子,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——在院子里,城市人可以暂时放下KPI,做回自己。”
院子经济爆火的背后:我们究竟在追捧什么?
院子经济的火爆,不仅是商业现象,更是一场关于“生活价值”的重构。为什么年轻人宁愿放弃城市高薪,也要回到院子?
1. 对抗内卷的“精神避难所”
当996成为常态,院子成了最后的“治愈之地”。
在昆明石江村的“爸爸的房子”民宿里,90后主理人赵子瑜说:“这里没有KPI,只有柿子树下的咖啡香和孩子们的笑声。
院子经济赚的不是钱,是‘活着的感觉’。”
2. 城乡资源的“双向奔赴”
城市人需要院子释放压力,乡村需要院子激活经济。
数据显示,一个改造后的庭院能带动周边餐饮、农产品销售等产业,杠杆效应达1:11。
院子经济,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“轻骑兵”。
3. 传统与现代的“创意融合”
有人用互联网思维改造院子:直播种菜、短视频引流、社群运营……他们让老宅焕发新生,也让传统文化找到新载体。
比如潮州的庭院茶旅,既保留了工夫茶的仪式感,又融入了露营、商拍等新玩法,吸引无数年轻人打卡。
院子经济能火多久?这3个挑战必须面对
尽管前景光明,但院子经济并非“躺赚”。若想要想持续月入过万,必须跨过这3道坎:
1. 同质化竞争:别让院子变成“复制粘贴”
随着参与者增多,民宿、咖啡馆等业态逐渐饱和。
未来,院子经济必须走向“差异化”——比如结合当地非遗、农耕文化,打造独一无二的体验。
2. 运营能力:从“情怀”到“专业”的跨越
很多年轻人靠情怀入局,却因缺乏运营经验失败。
院子经济需要懂设计、懂营销、懂服务的“复合型人才”,否则再美的院子也可能沦为“空壳”。
3. 生态保护:别让“致富”变成“破坏”
部分院子改造过度商业化,破坏了乡村生态。
真正的院子经济,应该是“绿色经济”——比如采用生态种植、循环利用资源,让院子既赚钱又环保。
院子经济,不仅是年轻人的创业风口,更是一场关于“如何生活”的全民实验。
当城市越来越拥挤,当压力越来越沉重,或许,我们都需要一个院子——去种菜、去喝茶、去发呆,去重新找回“活着”的意义。
你,愿意加入这场实验吗?
注: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。
财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